快捷導航
聯系我們
服務熱線
0577-67977867
永嘉縣杰克制泵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永嘉縣甌北鎮堡一工業區張堡東路
傳真:0577-67982167
郵箱:2485828752@qq.com
網站:http://www.icicada.com
地址:浙江省永嘉縣甌北鎮堡一工業區張堡東路
傳真:0577-67982167
郵箱:2485828752@qq.com
網站:http://www.icicada.com
“十三五”國產環保產業前瞻與趨勢
發布時間:2016-4-19
【亞洲流體網訊】日前,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環保企業家媒體見面會”在北京召開。見面會邀請環保企業家與業內專家共議“十三五”環保企業的責任與擔當。值得一提的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在會上做了《“十三五”環保產業趨勢與前瞻》的主題發言。
背景:國產環保產業現狀
國產環保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已經在污水、大氣、固廢處理處置以及環境服務等重點領域,形成了涵蓋環境咨詢、環保設備、工程設計、設施運營維護的多元化產業格局。“十一五”以來,國產環保產業年均增速超過了15%,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根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截至2015年底,國產環保產業產值預計達到4.5萬億元。盡管近年“氣十條”“水十條”等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引導了環保產業市場化、規?;瘮U容,但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仍處于發展初期,要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還有較大差距。
當前,國產環保產業在經濟轉型升級發展中呈現了新形態:
一是并購整合風起云涌。
借助環保需求的升級及環境資本市場火熱的助力,環保行業一方面縱向整合及延伸環保產業鏈,培育出具有環境咨詢、環保設備、工程設計及運維等綜合能力的大型環境集團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一方面橫向聯合,實現規?;l展及精細化管理。據統計,2015年國內環保行業并購案例約120起,涉及交易金額超400億元。其中,大型環境集團并購事件最引人關注。2014年首創集團與澳大利亞Transpacific Industries Group Limited集團達成協議,以折合約50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新西蘭固廢公司Transpacific NewZealand (TPI NZ)100%股權,成為國內環保行業最大的海外并購案例。2015年首創集團又收購了新加坡市場份額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危險廢棄物處理商,新加坡唯一的污泥處理公司——ECO Industri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te Ltd,以新加坡為跳板打開了東南亞環保市場的窗口。北控集團表現同樣令人側目,繼2016年初合并北京市政院后,又擬105億元收購德國最大垃圾發電運營商EEW??傮w來看,行業競爭加劇,產業集中度提高,企業規模擴大,業務整合加速。環保企業并購目的一方面在于獲得技術,比如雪迪龍以約1566.65萬元收購英國Kore公司51%的股權,以獲取質譜儀的高端技術和生產能力。具備技術集成、工程建設、設施運營及投融資能力的綜合性環境集團將成為國內環境產業的中流砥柱。
二是大型國企進軍環保行業。
大批國企因業務轉型需要,借助資本優勢而競相涌入環保行業,加速了產業格局的調整。葛洲壩集團、中國石化、中冶集團、徐工集團、中國鐵建、中國建投等開始跨界戰略布局環保市場。2015年1月,葛洲壩集團投資約4.73億元,收購凱丹水務75%的股權。8月,中國石化首家節能環保工程公司在湖北成立,這是中石化唯一的節能環保工程公司、節能環保政策研究及技術支持中心。中國中車公司加大了環保板塊份額實現華麗轉型,業務涉及了活性炭、海水淡化設備、村鎮污水處理系統等環保細分領域,并投資10億元在江蘇常熟建立了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生產及研發基地。國有企業以其雄厚資本進入環境領域,可以填補治理資金的巨大缺口,彌補財政投入不足。
三是環境產業鏈拉長。
垃圾處理行業從末端焚燒業務延伸至前端廢棄物收集及環衛運營,污水處理行業由末端減排處理向管網收集業務拓展,并逐漸衍生了海綿城市、城市管廊等新理念,治理手段從點源治理逐漸落實到面源控制的具體行動中。同時,傳統環保產業集成并結合互聯網技術應用,在其基礎上創新出了智慧城市等新型環保產業的雛形脈絡框架。環境產業鏈的延伸伴隨著智能化、綜合化及技術服務升級,成為跨界企業突破的風口。比如,環境監測+互聯網的典型應用有金控數據的PM2.5服務監測云平臺、聯想云集團的智慧環保云—PM2.5云監測平臺。再生資源+互聯網的典型應用代表有桑德環境開發的易再生網,整合了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擔保等功能。
四是新型商業模式應用。
近幾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力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及PPP模式,尤其在大氣、污水及垃圾污染治理設施的投融資、工程建設,以及運營維護過程中,應用了BOT、TOT、運營維護外包或設備租賃等多種PPP模式,也有采用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等方式開展綜合環境服務,通過區域打包方式進行整體式設計、模塊化建設及一體化運營,帶動了各地環境治理設施的快速建設及社會資本的廣泛介入。各地招標項目結構日益復雜,根據項目邊界條件及融資情況設計了多樣化的模式。比如水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包含河道整治、截污、生態、沿岸景觀、污水廠、海綿城市示范工程和信息監控工程等多個項目,城市垃圾處理從生活垃圾擴展到餐廚廢物項目。
背景:國產環保產業現狀
國產環保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已經在污水、大氣、固廢處理處置以及環境服務等重點領域,形成了涵蓋環境咨詢、環保設備、工程設計、設施運營維護的多元化產業格局。“十一五”以來,國產環保產業年均增速超過了15%,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根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截至2015年底,國產環保產業產值預計達到4.5萬億元。盡管近年“氣十條”“水十條”等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引導了環保產業市場化、規?;瘮U容,但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仍處于發展初期,要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還有較大差距。
當前,國產環保產業在經濟轉型升級發展中呈現了新形態:
一是并購整合風起云涌。
借助環保需求的升級及環境資本市場火熱的助力,環保行業一方面縱向整合及延伸環保產業鏈,培育出具有環境咨詢、環保設備、工程設計及運維等綜合能力的大型環境集團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一方面橫向聯合,實現規?;l展及精細化管理。據統計,2015年國內環保行業并購案例約120起,涉及交易金額超400億元。其中,大型環境集團并購事件最引人關注。2014年首創集團與澳大利亞Transpacific Industries Group Limited集團達成協議,以折合約50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新西蘭固廢公司Transpacific NewZealand (TPI NZ)100%股權,成為國內環保行業最大的海外并購案例。2015年首創集團又收購了新加坡市場份額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危險廢棄物處理商,新加坡唯一的污泥處理公司——ECO Industri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te Ltd,以新加坡為跳板打開了東南亞環保市場的窗口。北控集團表現同樣令人側目,繼2016年初合并北京市政院后,又擬105億元收購德國最大垃圾發電運營商EEW??傮w來看,行業競爭加劇,產業集中度提高,企業規模擴大,業務整合加速。環保企業并購目的一方面在于獲得技術,比如雪迪龍以約1566.65萬元收購英國Kore公司51%的股權,以獲取質譜儀的高端技術和生產能力。具備技術集成、工程建設、設施運營及投融資能力的綜合性環境集團將成為國內環境產業的中流砥柱。
二是大型國企進軍環保行業。
大批國企因業務轉型需要,借助資本優勢而競相涌入環保行業,加速了產業格局的調整。葛洲壩集團、中國石化、中冶集團、徐工集團、中國鐵建、中國建投等開始跨界戰略布局環保市場。2015年1月,葛洲壩集團投資約4.73億元,收購凱丹水務75%的股權。8月,中國石化首家節能環保工程公司在湖北成立,這是中石化唯一的節能環保工程公司、節能環保政策研究及技術支持中心。中國中車公司加大了環保板塊份額實現華麗轉型,業務涉及了活性炭、海水淡化設備、村鎮污水處理系統等環保細分領域,并投資10億元在江蘇常熟建立了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生產及研發基地。國有企業以其雄厚資本進入環境領域,可以填補治理資金的巨大缺口,彌補財政投入不足。
三是環境產業鏈拉長。
垃圾處理行業從末端焚燒業務延伸至前端廢棄物收集及環衛運營,污水處理行業由末端減排處理向管網收集業務拓展,并逐漸衍生了海綿城市、城市管廊等新理念,治理手段從點源治理逐漸落實到面源控制的具體行動中。同時,傳統環保產業集成并結合互聯網技術應用,在其基礎上創新出了智慧城市等新型環保產業的雛形脈絡框架。環境產業鏈的延伸伴隨著智能化、綜合化及技術服務升級,成為跨界企業突破的風口。比如,環境監測+互聯網的典型應用有金控數據的PM2.5服務監測云平臺、聯想云集團的智慧環保云—PM2.5云監測平臺。再生資源+互聯網的典型應用代表有桑德環境開發的易再生網,整合了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擔保等功能。
四是新型商業模式應用。
近幾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力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及PPP模式,尤其在大氣、污水及垃圾污染治理設施的投融資、工程建設,以及運營維護過程中,應用了BOT、TOT、運營維護外包或設備租賃等多種PPP模式,也有采用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等方式開展綜合環境服務,通過區域打包方式進行整體式設計、模塊化建設及一體化運營,帶動了各地環境治理設施的快速建設及社會資本的廣泛介入。各地招標項目結構日益復雜,根據項目邊界條件及融資情況設計了多樣化的模式。比如水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包含河道整治、截污、生態、沿岸景觀、污水廠、海綿城市示范工程和信息監控工程等多個項目,城市垃圾處理從生活垃圾擴展到餐廚廢物項目。